Copyright www.dejw.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东阿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东阿县监察委员会版权所有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时间:2021-06-23 16:01:34
在红色新地标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的展厅中,陈列着一份相对完整的马克思原始手稿,这份《布鲁塞尔笔记》第四笔记本手稿,纸张虽已泛黄,但是马克思的笔迹依然清晰,文中多处勾画着横线,记录着马克思在创作过程中的摘录与思索。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参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时,在马克思、恩格斯塑像前停下脚步,指着玻璃展柜里的马克思《布鲁塞尔笔记》第四笔记本手稿等文物问道:“这些是复制件还是原件?”得知手稿都是近年来有关部门多方收集到的原件,习近平总书记感慨:“那很珍贵。”
回望党的百年辉煌历史,中国共产党因对马克思主义信仰而成立,也因对马克思主义信仰而发展壮大。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以信仰为旗,以真理为路,义无反顾、一往无前。
选择:“我们就会亲眼看到世界上最古老的帝国的垂死挣扎,看到整个亚洲新纪元的曙光”
仔细观察手稿可以发现,主体部分写作于历史唯物主义形成的1845年,是马克思对斯托奇、平托、柴尔德等经济学家著作的摘录。其他部分包括1861年至1863年间,马克思关于剩余价值的数学算式和家庭账目笔记。
19世纪中叶,正是中华民族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开国门,陷入内忧外患悲惨境地的时刻。
马克思、恩格斯高度肯定了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进步的贡献,科学预见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出现,并将未来的中国命名为“中华共和国”。恩格斯判断,“过不了多少年,我们就会亲眼看到世界上最古老的帝国的垂死挣扎,看到整个亚洲新纪元的曙光”。
马克思自己可能也没有想到,他的思想一经传入这个东方大国,就产生了前所未有的伟力。
6月3日,全新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正式开馆。当天的开馆仪式上,“伟大的开端——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陈列”展出了612件文物展品,其中,72个版本的《共产党宣言》集中亮相,引发关注。
长约18厘米,宽约12厘米,封面上印着一位络腮胡子的人物的半身水红色坐像,坐像上端赫然印着五个大字:共党产宣言。这本印错书名的小册子,就是1920年陈望道翻译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共产党宣言》初印版本。书的封面上还写着,“社会主义研究小丛书第一种”,“马格思、安格尔斯合著,陈望道译”,“安格尔斯”即恩格斯。
初版《共产党宣言》仅印刷千余本,很快销售一空,同年9月再印1000册,封面书名更正为《共产党宣言》,马克思肖像的底色也从水红色改成了蓝色。到1926年5月止,共印行了17版之多。这本小册子如闪电,如路标,如烛光,为在黑暗中探索的革命先驱带来了温暖与希望、勇气和力量。
坚定:“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
《共产党宣言》翻译出版后,翻译出版马列经典著作的闸门被打开,中国共产党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愈发坚定,步履更加铿锵。
1920年9月,李汉俊翻译社会主义研究小丛书第2种《马格斯资本论入门》。1921年9月1日中共中央局在上海创办了党成立以来的最早出版机构——人民出版社。随后不到一年,人民出版社印行“马克思全书”2种、“列宁全书”5种、“康民尼斯特丛书”5种。1930年3月,在白色恐怖笼罩、反动势力猖獗的黑暗年代里,上海昆仑书店出版了陈启修译的《资本论》第一卷第一分册,这是我国最早出版的中文译本。
从此之后,从翻译片段到全文,从秘密出版到公开发行,从伪装本、手抄本到纪念版、珍藏版,《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马克思主义著作的不同中译本开始广为流传。不仅影响了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等历史伟人,更是指引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一条前所未有的通向民族复兴的正确之路。
1936年,毛泽东在延安接受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采访中,回忆自己如何建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时提到,“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
三本书其中之一就是《共产党宣言》。1939年底,毛泽东又对身边同志说:“《共产党宣言》,我看了不下一百遍,遇到问题,我就翻阅《共产党宣言》,有时只阅读一两段,有时全篇都读,每阅读一次,我都有新的启发。”
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刘毅强看来,《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反映了理论与信仰的深刻联系,给中国共产党人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确定信仰需要正确的理论,正确的理论又巩固确定的信仰,最后理论在与中国实际情况结合的过程中成为坚定的信仰。”
奋进:“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1975年,山东省广饶县文物部门到刘集村征集革命文物,84岁高龄的刘世厚老人将一本用棉线缝好,保存了40多年的小册子献了出来。这本小册子就是穿越了半个多世纪,经历了革命战争年代的初版《共产党宣言》。
1921年7月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结束后,王尽美、邓恩铭从上海回到济南。为进一步宣传马克思主义,他们成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作为研究会成员之一的张葆臣有幸得到一本《共产党宣言》,他与研究会的成员常在一起学习。后来这本书辗转到了来自鲁北广饶县刘集村的女共产党员刘雨辉手中,随后又到了刘世厚老人手中。
跨越百年,如今这本初版《共产党宣言》封面早已褪色,但上面的马克思形象却依旧清晰可见。“当今的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党宣言》精神的忠实传人,马克思主义也是指引中国成功走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道路的强大思想武器。”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许素菊说。
回望百年党史,以《共产党宣言》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以天才的透彻而鲜明的语言描述了新的世界观”,在中国矗立起一座精神丰碑。在其指引下,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高举旗帜、接续奋斗,走出了一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道路。
在《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之际,2018年4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共产党宣言》及其时代意义举行集体学习,展现了我们党坚守初心使命的意志决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集体学习时强调,“到20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200周年之时,正是我们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际。届时,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将以自己的壮举进一步证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预见性,让我们以实际行动迎接这个伟大时刻的到来吧!”(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薛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