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清风课堂 > 廉政时评

从第一根重轨到“鞍钢宪法” 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发布时间:2023-03-07 14:46:41

  1953年12月8日清晨,鞍钢大型轧钢厂内早早聚集了众多工人,在他们的见证下,鞍钢生产出新中国第一根12.5米长的重轨,兴奋不已的工人们把它截下了一段,送到了毛主席面前。

  钢铁工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刚刚从战火硝烟中诞生的新中国,太知道钢铁意味着什么。“一个粮食,一个钢铁,有了这两样东西就什么都好办了。”毛泽东同志曾不止一次表达这样的观点。但当时,国内年产钢不足10万吨,都不够每家每户打一把菜刀。为尽快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党中央要求鞍钢迅速复工。

  集中力量办大事,众人能移万座山。1950年初,党中央发出全国支援鞍钢的号召。近两万名干部、技术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和各类技工,从祖国各地奔赴而来。全国有57个大中城市和199个工矿企业为鞍钢制造各种设备,提供生产建设用料。大批物资经由火车、汽车,甚至是大轱辘车或马车,源源不断地向鞍钢运送。

  “跟共产党走,棒打不回头。”在鞍钢,面对急需修复、如废铁一般的高炉,老工人孟泰站了出来,带领工友刨开冰雪,搜集机器零件。厂里发动工人们献交器材,数千职工肩扛、担挑、车推,络绎而来,队伍从厂区一直排到几里开外。曾断言这片钢厂废墟上“只能种高粱”的日本专家感慨,从来都是个人往家里拿东西,哪有给厂子送东西的,“共产党了不起!”

  在自力更生中奋发图强。短短几年时间,鞍钢不仅生产出新中国第一根重轨,以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和七号高炉组成的鞍钢“三大工程”也相继竣工。此后,鞍钢走出了数以百计的高级领导干部,数以千计的工程技术人才,数以万计的技术工人骨干。新中国的钢铁工业从这里起步,新中国工业化道路从这里开启。

  鞍钢作为当时全国最大的钢铁基地,其发展更离不开对企业管理制度的探索。1960年,鞍钢放手发动群众,鼓励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企业中不合理规章制度等做法,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毛主席将鞍钢实行的“两参一改三结合”的管理制度称作“鞍钢宪法”,要求在工业战线加以推广。

  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的事业,社会主义现代化企业中,也同样必须坚持党的领导。“鞍钢宪法”特别强调党的领导,坚持党委领导下的厂长(经理)负责制;要求干部参加劳动,永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无产阶级本色;要求工人参加企业管理,真正保证工人群众当家作主;实现干部、技术人员与工人三结合,既能最大程度发挥每个人的智慧和物质力量,也能最大程度凝聚成为新的精神和物质力量。

  从全国支援鞍钢复工,到鞍钢支援全国建设,从改革开放后奋起直追,到新时代踏上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从孟泰、王崇伦、雷锋到郭明义、李超……共和国“工业巨子”的奋斗长卷,蕴藏着几代人的光荣与梦想,不断赋予“鞍钢宪法”精神新的时代内涵。

  1953年至今,鞍钢生产的钢轨累计铺轨长度已达80万公里,足以绕地球赤道20圈。从新中国第一根重轨、第一条铁路到第一根高速钢轨、第一条高速铁路,这些凝结着一代代中国人坚毅、汗水和智慧的钢轨,将承载着中国速度与中国奇迹,不断延伸向远方……(张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