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廉政教育 > 勤廉典型

【廉史镜鉴】两袖清风陈宗妫

来源:聊城市纪委监委发布时间:2022-10-04 15:56:13

陈宗妫(1854-1922),原名建中,字麓宾。今山东省东阿县鱼山镇青苔铺人氏,清朝财政大臣。他自幼聪明好学,读书刻苦,光绪六年(1880年),陈宗妫考中进士。因“品端、学正、心细、才长”连获清朝重臣翁同龢、张之洞等人赏识,历任户部主事,广东司郎中、度支部左丞等职。


    陈宗妫为官一生,始终清正廉洁,克己奉公。陈宗妫居官之时,正值外侮频至,国家日弱,王公亲贵贿赂公行,国事日坏,政风每况愈下。陈宗妫心情十分沉痛,常说:“不患国之不富不强,患人之不廉不耻。”他经手银两无数,却一尘不染;创办银行期间,甚至拒领应得车马费,耿介清廉之声,闻于朝野。(《东阿县志》)掌故大家徐一士的《亦佳庐小品》,记录了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其中有一篇《宗妫》,曾描述这样一个故事:旗人那桐做过总理衙门大臣,以贪黩著名,但那桐对陈宗妫非常敬服。“一次监修某项工程,那桐与宗妫共事。宗妫于陋规丝毫不受。那桐作谐语曰:‘你是个大姑娘,贞节要紧;我则早非完璧,不在乎此矣!’”

    陈宗妫在保持自身清廉正直的同时,也要求家人要守本分、亲邻里。陈家在青苔铺村是一个比较大的家族,最多时达80余口人,四世同堂。在乡亲眼里,陈家没有官宦家庭的显赫和霸气,与乡亲四邻和睦相处,这全在陈宗妫的身体力行和治家有方。据说,陈宗妫的一个侄子进京找他要钱准备买几亩地。他问侄子:“你现在每天吃几顿饭?”侄子回答:“吃三顿饭。”他笑着说:“有三顿饭吃就行啦,还买地干啥?你还准备吃四顿吗?”陈宗妫分文没给,就把侄子打发回家了。他还告诉家人,要时常周济乡邻,怜悯穷人,并让家人在自家的柴草垛旁边,常年放着三齿耙,本村及邻村的乡亲没柴烧的时候,可以随便取用。